盖博士盖百霖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6/6084023.html

46岁的张先生,中等身材,体态微胖,平时嗜好油腻食物,偶尔饮酒,很少运动,时常感觉肝区不适,曾因胆囊长期慢性炎症及反复急性发作而多次入院治疗。近日在医院就诊时,高凤岩教授为他详细做彩超检查时发现:张先生的胆囊壁已变粗、增厚和肿大,内部透声比较差,充满密集点状强回声团,最后确诊为“胆囊炎、胆汁淤积、胆泥生成、胆囊泥沙样结石”。

高凤岩主任医师介绍,泥沙样胆囊结石是胆石病中的一种类型,其成分主要是胆红素,“泥沙状”的物质广泛分布在整个胆囊和胆道系统中,极易发生胆管结石梗阻。患者一般常表现为发热、寒战,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饭后尤为明显,平时有上腹不适、嗳气、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上腹及肝区隐痛,多为持续性。从祖国医学角度看,本病病人大多脉沉弦,舌苔厚腻,当属肝胆湿热气滞淤阻。

那么,何为“泥沙样结石”呢?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高凤岩解释,肝细胞生成的肝胆汁进入胆囊进一步浓缩加工时,因为受到长期不良因素反复刺激,原本等渗性、流动性良好的正常生理状态的胆汁变成了混浊、粘稠、流动性差的胆汁。这种病理性胆汁经胆囊进一步浓缩后,固体成分超饱和,在胆囊中大量沉积且不能及时排出,则易形成类似河床底部沉积的胆泥状,而高浓度的胆泥浓缩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成块的沙粒,泥和沙混在一起,则最终演变成了胆囊泥沙样结石。

许多像张先生一样的胆结石患者,为啥吃点儿油腻的东西就胀痛不舒服。高凤岩教授介绍说,人的胆囊形状像“茄子”,上窄下宽,还有一个细的“茄子把儿”样子的管道,连接胆总管通往肠道。正常状态下,人在进食后胆囊收缩,把储存在里面的胆汁排挤到肠道中参与消化,而高胆固醇食物、油炸食品会增加胆囊的收缩力,若胆囊中有结石,便会因强大的收缩力被胆汁冲进纤细的胆管并极易嵌顿住,继而暴发急性胆囊炎、胆绞痛。此外,身体在平卧时,其胆囊的位置也跟着变化,犹如茄子横放的状态,此时胆汁流动性更差,更容易突发急症。(本篇未完待续)

单位名称:医院

出诊专家姓名:高凤岩

出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