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生物学效应的机理
远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它通过放射方式辐射到物体时,被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传递给物体内的原子、分子等粒子,使这些粒子发生不规则运动,引起物体的升温作用,称为远红外线的一次效应,也称为增温效应。产生一次效应的同时,物体也随之发生其他的化学、物理等改变,这称之为物体吸收远红外线辐射后产生的二次效应,也称为继发效应。
红外线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其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红外线理疗,采取对病变部位直接照射,能对组织产生消炎作用和促进再生作用。远红外微量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象减轻或消失,从而对改善机体组织、重要脏器的营养、代谢、修复及功能有积极作用。
红外线对人体产生的二次效应,是对细胞产生的共振作用,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可称为“生命光线”,能够显著改善人体微循环。它作用于人体水分子时,可对人体内老化了的大分子团产生共振使之裂化,重新组合成较小的水分子团。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在老化的分子团表面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水的比重上升,附着于细胞膜表面的水分子增加,增强了细胞的活性和表面张力。由于渗透细胞膜的水分子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活性加强,因此增强了人体细胞的正常机能,使杀菌能力、免疫能力等均有所提高。
此外,生命光线还可以使血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二重键或三重键被切断,饱和脂肪酸不容易再被氧化成血脂,减少了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血管壁光滑,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心血管疾病或眼科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起着良好的促进功效。
红外线对生物(包括人)所具有的生物效应和医学功能,主要来自红外线的非热生物效应。1~7μm的红外线波,可以透射过皮肤到细胞上,被蛋白质分子吸收。蛋白质分子能够,而且也只能吸收或发射出1~3.5μm和5~7μm波长的红外线,这一范围波长的红外线吸收后,能导致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的量子振动,从而可使生物能量顺利地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使生命体处于正常状态,保持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
维持生命系统正常运行的生物能量(就像使汽车运行的汽油),是由ATP的水解提供的。但是,一旦ATP分子或ATP酶(ATP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或水不足,或者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改变或畸变等等原因,便可使提供的生物能量,不足以引起酰胺键的正常振动,或生物能量不能正常传递.生物组织在得不到足够能量时,便不能正常生长,会诱发出各种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若能用具有上述波长的红外线照射,并能被蛋白质吸收,就可以使蛋白质分子恢复正常和正常传递生物能量,从而可使生物组织从病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使疾病得到治疗.
在红外线医疗仪的临床试验中也证明,对生物体或人有一定医疗效果的红外线,也正好是在此波长范围内,即0.8~1.6μm和4.8~7μm。在各波段的红外线中以中波红外线,更易作用于免疫细胞,促进其生物学功能。红外线的作用除与其波长有关外,还与其发射的光子数目有关,即与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有关。
红外线照射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是指红外线辐射可调节机体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状态,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系统的目的。直接作用是指红外线被机体吸收后,能增强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周围的生物场,使其活性及相互调控作用增强,红外光子可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的受激点,这些受激点包括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如T细胞表面的PHA-R,TCR,L-2R等)和一些酶类,从而激活细胞,使细胞增殖和分化。
其作用机理在于红外线可激活组织深部感受器,其生理生化效应一方面通过神经—体液反射途径,另一方面可能通过目前尚未十分了解的经络传导途径,对生物大分子、细胞及脏器的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有整体良性效应。
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治疗效果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