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妞们,上午好。
自从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以来,很多家庭都陷入了生与不生的纠结中。
有人认为:现在很多独生子女都在面临一种困境:不敢穷、不敢死、不能远嫁,因为父母,只有我。在这个充满竞争、人情冷漠的时代,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一个亲人。虽然会很辛苦,但等孩子长大后,就会懂得,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叫做手足。
也有人认为:生二胎意味着怀孕、生娃、带娃的苦全都要重复一遍,并且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都很高。即使不提及带孩子的辛苦,女人还要经常面临事业和孩子之间的单选题。或许只有在国家出台强有力的生育福利政策、社会观念真正实现平等,我们才能走出“想生不能生”的窘境吧~
今天和大家分享其中一种观点:
“你记住,等你以后结婚了,一定要生二胎”
by她理财财蜜
规划君想和你们讲讲我这段时间的经历。
01.
奶奶今年80岁了。
她老人家平时血压有点儿高、有糖尿病、房颤、98年那会儿还做过胆结石的手术,不过一直控制的比较好,没事儿去遛个弯儿、买个菜、做个饭什么的还都挺溜。可是最近这一年多来,气喘的比较厉害,去买个菜都得歇好几次,而且一向胃口好挺能吃的,最近也不拿食儿,体重也掉了不少,总的来说,身体状况不好,或者说是每况愈下吧。
4月初医院检查,照了片子,结果发现肺部有片阴影,说是有积水而且怀疑是癌症。
后来拿着抽医院做进一步化验,原本的“怀疑”成了“确诊”。
02.
医院到最终确诊,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眼瞧着家里的四位长辈——大爷大妈,以及我爸我妈,忙前忙后,医院伺候奶奶,一边还要有人在家给83岁的爷爷做饭,一医院医院。尽管请了护工,但依然辛苦,真的很辛苦。
毕竟他们也都50多岁了,就算身体素质还不错,医院→家里、家里→医院的跑着,先不说身体上累不累,毕竟躺在病床上的是他们哥儿俩的妈妈,是她们妯娌俩认识并生活了30年,从没红过脸的婆婆,也是一手把我拉扯大的奶奶,当医生说生命还有1年的时间时,任何人的精神压力都会很大。
好在,家里人是有些思想准备的。
03.
直到有一天,我在下班的路上收到了老爸发来的一条短信。他说“闺女,你走到哪儿了?用我去接你吗?医院回来,一路上我就在想,你奶奶那时候为什么不再生个孩子?现在我跟你大爷真的是一刻都没住闲儿啊,所以我想跟你说,记住,等你以后结了婚,一定要两个孩子,真的,甭想什么没时间,养不起什么的。我跟你妈也有老的一天,到那会儿,我们身边只有你一个人,或者说你们两口子,你该怎么办?”
我能想到,手机那头的老爸,一定是很累了,才会给我发这样的信息。
04.
我连婚都没结,我爸就这么斩钉截铁的跟我提“要求”,我也不知道怎么回复他,只好说,“好吧,知道了。”
想想身边已经当了妈妈的亲戚朋友,要么刚生完第一胎时,就斩钉截铁的说“我绝对不会要二胎!”,要么就是犹豫着要不要二胎,结果算了算成本,“不要了,养不起。”
按说我这个一胎都没生过的人,是没资格评论要不要生二胎的,但是当身边真的有家人躺在病床上,眼看着父母为此奔波操劳时,你会由衷的为自己只有一个人而感到可怜。
住院期间医生找家属,把最坏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们,问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时,要不要切气管插管、做胸部按压,这时候,他们哥儿俩能商量,到底让妈怎么治,受不受这份儿罪;医院,谁负责在家陪着爸,他们哥儿俩能商量;怎么治,去哪儿治,要不要跟亲戚朋友说,他们哥儿俩还能商量……
可是到了我们这独一代,你找谁商量去?跑前跑后的要么是你一个人,要么顶多再把另一半拉上,两个人要面对同时老去的四位长辈,我们怎么办?
05.
可能为人父母的你会想,养儿重在参与他的成长过程,过去父母生病必须靠儿女伺候,我们这一代都有工资,有医疗保险,不用儿女养,将来生病找护工保姆就行。况且现在这熊孩子能不能防老谁也不知道,不管怎样还是靠自己,老了以后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自己攒钱,以后的养老院应该也很先进了。
嗯,是父母都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可但凡有孝心,知道乌鸦反哺这个道理的人,怎能眼看着父母抱恙住院,自己甩手交给不沾亲带故的保姆和护工呢?父母年纪大了,你就真的能撒手让他们去养老院养老,每周末只去探视吗?
我离不开父母,也希望父母离不开我。
之所以放开二胎后,劝我们再生一个的多是父母辈的人,是因为他们有切身的体会:一个是独生子女太孤独,还有一个等父母老了或生病的时候有兄弟姐妹在身边不会觉得那么孤立无援,起码有个依靠,孩子的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我并不认为,养儿一定能防老,哪怕你孩子生一大堆,久病床前也未必有孝子孝女。但是如果真的只有TA一个人,你想过几十年后孩子的那份无助,以及身边亲人越来越少的孤独感吗?
生一个也是累,生两个也是累。可是累,顶多是孩子还没上学,把屎把尿的这几年吧,等上学了,懂事了,孩子们可以相互作伴,毕竟他们是手足。
不过说到底,是否要生二胎,还是不要拿任何其他人来做参照物,在人力、财力和精力等现实的基础上,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吧。
●这周奶奶出院了,因为医生建议这岁数的人保守治疗就行,看看中医再调理调理;
●之前那份病危抢救的通知上,他们哥儿俩决定,如果奶奶真有那么一天,不做插管抢救,少受罪;
●我现在格外医院,现在去奶奶家的时光,因为我知道,可能哪次不经意的说“奶奶再见”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
感谢你,听我絮絮叨叨的讲完我的经历和感受。对生二胎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北京有哪些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