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只猫的眼睛里

我们的世界什么样

太阳光内含丰富多样的光线,也包含红外光,当阳光照在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的眼睛及相机内时,其实我们已经接受到了红外光,但我们的视神经没有感应到。近期流行起来的红外摄影,专门利用红外光成像,被广泛的运用到风光和人像摄影当中,一些有着大师水准的摄影师和爱好者,将镜头对准了彩云之南,于是,我们有幸看到一位“仙风道骨、温婉贤淑”的阿诗玛,和玄幻非凡、空灵静谧的大理崇圣寺三塔。来!

红外人像阿诗玛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如今,阿诗玛也象征着石林彝族妇女的勤劳、勇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年,阿诗玛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诗玛》自20世纪50年代初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汉文整理本以来,被翻译成英、法、德、西班牙、俄、日、韩等多种语言在海外流传,在日本还被改编成广播剧、歌舞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在国内,《阿诗玛》被改编成电影及京剧、滇剧、歌剧、舞剧、撒尼剧等在各地上演,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诗玛》,于年获西班牙桑坦德第一届国际音乐最佳舞蹈片奖。

阿诗玛人像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大理崇圣寺

虽然三塔的美众所周知,只是这样独特的美云旅君还真是第一次见。每一张照片,都美到极致,梦幻到极致,百看不厌。

一位摄影师在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利用红外成像技术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中的三塔拥有梦幻般的效果,画境宛如穿越千年。

大理崇圣寺三塔立于苍山之麓,洱海之畔,又称“大理三塔”。

“三塔”是中国著名的佛塔之一,历来都是大理的象征,是旧时崇圣寺(即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所云“天龙寺”)前的建筑。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据载,三塔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如今寺院已在历代的战乱和灾害中毁坏,而三塔却历经千余年沧桑而保存了下来。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三塔图片来源:摄影师徐航

名词解释

红外线摄影师利用红外辐射线进行的拍摄,通常使用红外线胶片和透红外滤光镜,但也有和荧光摄影相似的间接红外线摄影。由于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用于远距离拍摄或对生物组织进行穿透摄影,亦可用于森林、海洋污染调查或进行司法鉴定等。

审核

李文女

编辑

马虎

来源

综合人民网等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