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网旨在为慢性病患者及养生保健爱好者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并提供权威、可靠、真实的医疗保健信息,杜绝虚假健康信息。
“春天到了,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咳咳,其实笔哥今天要写的和这个主题几毛钱关系没有,只不过在从道教发源地的回家途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有感而发而已...
遥想在广袤无垠的非洲大地...
动物们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来到了...
嘿嘿嘿!!!
太!!污!!了!!
笔哥现在应该是排空了浊气,吸收了天地之精华才对...
不管笔哥有没有排浊取清,今天的主题可是和这方面相关的...
而且是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
那就是——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
小小胆囊,患起病来比牙痛还要命哦...
先来说胆囊结石,顾名思义,就是体内的一些物质沉积在胆囊里面,日积月累形成的沉积物...像河边的石头或者泥沙一样...
这些物质以胆固醇居多...
肥胖、高脂饮食、女性、妊娠、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是引起胆囊结石常见的危险因素...
所以代谢紊乱其实和很多病都有密切关系啊...
笔哥以后会慢慢介绍的!!!
那么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可能会引起症状,典型的比如胆绞痛,胆绞痛那酸爽,是无!!法!!形!!容!!滴!!;
而大多数人症状并不那么典型,可能会在暴饮暴食之后或者高脂肪饮食之后出现上腹部和右上腹隐痛、饱胀感、嗳气、恶心等等...
不过好像这也没什么厉害的...
咳咳,我们继续:
其次,可能引起一些继发的疾病,
看官您想,这些说白了就是些特殊材质的石头啊,石头就会乱动啊,万一不小心滚到胆囊的出口那儿堵塞了出口,就可能出问题,对不对?
胆囊出口被堵住了就可能引起胆囊炎,甚至出现黄疸;
更要命的是,胆囊的出口通道就像一条公路,首先与肝总管汇合形成胆总管,然后胆总管和胰管共享一个开口...
如果胆囊结石滚到开口那里堵住了,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也出不去了,会怎么样?
看过笔哥前面文章的小伙伴一定想到了,那不就引起胰腺炎了吗?
Bingo!正是如此,胰腺炎就不是那么好玩的了...
好,大家再想一想,石头一样的东西在胆囊里面滚动,免不了会摩擦、损伤胆囊壁,时间长了,胆囊反复多次受到损伤,就可能引起胆囊癌!!!
这就更不好玩了...
那么,是不是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所有胆囊结石都要干掉呢?
也不是,目前认为考虑手术的胆囊结石有以下几种:
有症状且结石较大(大于1cm);
多发胆囊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因为容易引起胰腺炎和胆管炎;
合并息肉,或合并慢性胆囊炎且反复发作;
以前发生过急性胰腺炎的;
胆囊已经没有功能;
胆囊出口被堵住,胆囊已经变大;
出现了急性症状的;
合并胆总管结石或梗阻性黄疸;
怀疑有癌变的
同时,还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来权衡利弊,因为一些体弱的人可能无法承受手术,
所以,如果老年人患有胆结石,可酌情考虑做胆囊预防性切除,以绝后患...
小伙伴们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担心了?特别是经常暴饮暴食的吃货们...
其实检查有没有胆囊结石很简单,就是每年定期体检,最常用的检查就是腹部超声
所以说,体检不是小事,老少适宜哦...
接下来,笔哥准备加个班,再说一说胆囊息肉...
什么是息肉?
可能有人听过大肠息肉、鼻息肉之类的东西...
这里笔哥要科普以下基础医学,人是由细胞组成的,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需要更新换代,不可能一直不变,那么实际上这些细胞就是在增殖和死亡的动态平衡之中...
如果某些细胞增生速度超过了死亡速度,就会导致异常增生,外观上看就会鼓起一个包来,这就叫息肉...
这时,学霸小伙伴一定有所警觉了...
好像肿瘤也是这么回事?
是滴,如果细胞增生能力再变态一些,同时变得不太可能死亡,那么就成为了肿瘤..
所以许多息肉和肿瘤是有密切关系的,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对于胆囊来说,类似于息肉的病变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注意,这个“样”字很重要哦,说明了它只是从外观来看,而非本质),指的是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所有像息肉样生长的非结石性病变...(笔哥也被绕晕了,哈哈)
其实,简而言之就是从胆囊壁上突出来的,类似于(或就是)息肉的,但不是胆结石的病变...
大多数胆囊息肉样病变都是良性的,但是胆囊腺瘤性息肉容易癌变!!!
而且胆囊息肉与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相关...
那么哪些息肉需要手术呢?
这种送分题的答案显然为“不是”,息肉也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
需要手术切除的息肉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单发息肉,大于10mm,蒂部粗大,位于胆囊颈,患者年龄超过50岁;
多发息肉,有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对于年龄50岁以下,没有症状的小于10mm的单发息肉,可以观察,但若出现病情变化,例如突然增大或者形态变化,则应手术。
归根到底,就是对于可能堵塞胆囊管,或者容易引起癌症的息肉要早点切除。
至于症状和检查手段,
胆囊息肉引起的症状和胆囊结石差不太多,并且也是主要通过彩超进行检查。
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还是要体检,早治早安心!!!
(本文由文康网胰腺外科顾问Dr.Chen以及肿瘤基础研究专家Prof.Miao共同审校)
(图片源自网络,文字为原创,部分素材取自新浪网及其他网络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