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zj/

如果用三个词形容对赵秋主任的第一印象,我想应该是儒雅、谦逊、睿智。跟赵秋主任深度沟通后,更是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引用了前人的词句来描绘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我想在此处用来形容赵秋主任对医术的执着、坚守与成就,也是再适合不过的。

“昨夜西风凋碧。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青年时,赵秋主任能够在迷茫与踌躇中,清晰的找寻到人生方向,立志成为一名国家紧缺的消化内镜专业医生,此乃第一重“立”境——青年有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梦想,选择远赴重洋,学习消化内镜手术中难度极大但临床急需能让大量患者获益的ERCP技术,不畏风雨,执着追寻梦想,此乃第二重“守”境——奋斗与不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拼搏一生,功到事成,不忘医者初心,坚守与奋斗几十年,在ERCP领域造诣之深,早已获得业界公认,医院重点专科的带头人,为湖北省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ERCP手术医生,此乃第三重“得”境——有所成。

赵秋主任对梦想的追寻、事业的坚守,是一代医学人的缩影,一代医学人为国家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做出的奋斗与贡献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医生群体“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大义与对梦想执着追寻的精神,也应当被看见。

微知医学:当年您为何选择攻读同济医科大学内科消化硕士这个方向的呢?

赵秋主任:因为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学习,医院消化内科实习的时候,医院消化内科的实力非常强,这是第一个原因。医院硕士名额比较多,考取的机会大一点。当然,最主要是因为李绍白教授,他讲课的水平非常高,而且非常风趣,所以报考了李绍白教授的研究生,然后就考上了同济医科大学内科消化硕士。

▲赵秋主任巡视病房

微知医学:您当时为什么对消化内科最高端的微创技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情有独钟呢?

赵秋主任:我记得我们的老师王家駹教授,给病人查房了以后说要做ERCP,这个技术是我们消化内镜最高的一个技术,当时就对这个技术有了印象。

后来,医院工作时,医院的第一个研究生,我们科主任蔡方棣主任就对我特别器重。他带我去医院的镜子,我记得很清楚,当时镜子很少,医院就有十二指肠镜、小肠镜。

蔡方棣主任是湖北省做结肠镜的第一人,也是湖北省做ERCP的第一人。他说:“你呀,来了以后要抓紧时间做胃肠镜,把胃肠镜做会了以后,我要找机会教你做ERCP,做小肠镜。”

所以比较幸运,老师比较好,他愿意教我。

微知医学:您当时为了学习ERCP克服了哪些困难呢?

赵秋主任:对我们来讲,学习ERCP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当时ERCP开展的比较好的可能就是北京和上海,同时消化内科的病人数量也不是很多,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掌握ERCP技术的医生在全国都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蔡方棣主任做ERCP的时候,我跟了他一两次。

工作一年多以后,我就在想怎么才能学习ERCP技术帮助解决问题。因为技师当时和蔡方棣主任一起做过好几例,他了解的更多,他建议我没事的时候把十二指肠镜拿来做一做,慢慢的我就学会了十二指肠镜的操作。

我们做ERCP非常困难的一点就是如果做的数量不够多,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熟练十二指肠镜的操作。由于之前的练习,在我真正去外面学习ERCP的时候,我的十二指肠镜已经做的比较好了,所以比别人学习的曲线,可能相对会好一点。

微知医学:您还是第一位获得欧洲内镜学会基金支持的中国学生,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是如何获得这个学习机会的吗?

赵秋主任:当时,互联网刚刚开始,医院有《ENDOSCOPY》和《GIE》这两个杂志的原版,我就在杂志上找哪个医生ERCP做的好。

Rey,之后也是我的导师,当时是《ENDOSCOPY》的副主编、欧洲内镜协会的秘书长兼财政部长,在杂志里面翻到他以后,我就给他写信介绍自己。

为了写信,我跑去买了一个打字机放在家里,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打了那封信,然后寄出去。我记得当时我寄了五封信,后面有两封信回来说可以,还说可以给我提供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学习,并给我提供学习资助。

微知医学:当时您在法国求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赵秋主任:我记得我们出国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好一点的是三四百块钱,但是我们去欧洲的机票需要一万多,再就是国外的生活费也很贵。

我去国外前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天天学习法语,天天自己背。我到尼斯的时候是半夜,没有公共交通。老师告诉我可以在机场叫出租车,但是我不知道出租车有多贵,坐上出租车后,才发现不对,表跳得特别快,最后把我送到公寓楼下,一共花了两百九十多个法郎。第一次出国还是非常害怕的,这个经历很艰辛。

到了以后,没有钱吃饭,内镜室的一个护士带我去超市买了米、油、火腿肠、鸡蛋等食材,之后才慢慢的敢吃饱肚子。

微知医学:为什么会选择回国呢?

赵秋主任:在我出国的同学中,我是第一个回国的人。走之前跟同学聊天,大家也都觉得我走了以后是不会回来的,因为国外确实比我们先进很多,而当时国内电子内镜才刚刚开始上市。家里也有一些问题,父亲当时得了肺癌,总是希望我回来。

微知医学:请您对ERCP这项技术发表评价。

赵秋主任:ERCP是我们消化内镜技术中最重要、最具有标志性的一项技术,因为它改变了我们胆胰疾病的治疗方式。

现在我们说外科疾病微创化,而ERCP则是超级微创。从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道取结石、放支架,这个技术对病人来说是符合生理的。

我在东方肝胆的时候觉得周岱云教授是非常好的,因为他毫无保留地给每一位自己的医生和进修医生传授经验。他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概念:应该毫无保留地对进修的医生和我们的下级医生教学。

从那以后我就觉得应该向他们学习。所以到我这来的所有的医生,只要愿意学,我都很愿意去教。目前为止,湖北省80%以上能够独立操作ERCP的医生都是我教出来的。

▲赵秋主任分析患者病情

微知医学:您是如何获得ERCP“快枪手”这个称号的?

赵秋主任:我二十多岁开始做治疗内镜,当时毕竟年轻,反应就会快一些,大家都觉得我做ERCP好快,一下子就能找到乳头,插镜子也插的很快,所以有人说我是快枪手。

我是属于比较爱运动的人,特别是做了ERCP以后,就会觉得需要特别注意身体。毕竟我们一要接受x线,二是要长期负重,因为需要穿铅衣。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坚持不下来的。

后来我自己常规的做ERCP以后,每个星期要运动两次。由于疫情,就买了健身器材放在家里,没事的时候就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我这还有个引体向上,有时候做完手术就过来拉两下,保持自己的肌肉不萎缩,总体来说我的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微知医学:请您分享一下您在疫情期间关于内镜室管理的经验。

赵秋主任:这两年让我感到特别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武汉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我院内镜中心,是湖北省唯一一家没有停诊的内镜中心,并且我们内镜中心医务人员0感染,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

▲赵秋主任疫情期间进行ERCP手术

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自主设计了内镜中心,至今已过去六年,大家能看到内镜中心还是非常好的。目前为止,可以说还是全国硬件先进的内镜中心之一,当然,软件我们也是做的比较不错的。这是第一个,从物理条件来看我们是完全能达到疫情防控时候的要求。

第二,当时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科室开了三次会,要求大家戴口罩、查体温,同时要求科室ERCP间一例一消毒。每个操作间都有空气消毒机,ERCP室不仅顶部有空气消毒机,还有一个做临床观察的大台式空气消毒机,两台同时打开运作。

疫情后,在全国交流经验的时候,给大家的一个非常好的启示。所以,我们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提出消化内镜中心新冠肺炎防控建议方案的单位,影响非常好,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支持。

微知医学:近年来国内消化内镜的诊疗技术发展得怎么样?

赵秋主任:国内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们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在国际上应该属于先进的水平,特别是对消化道早期肿瘤来说,我们的水平是很高的。

过去我们的内镜和内镜附件的制造水平很差,都要依赖于国外,比如说放大内镜、荧光内镜、共聚焦内镜和超声内镜。现在我们国家的工业门类很齐全,我们国产的放大内镜也做出来了,我们国产的超声内镜也做出来了,还有我们国产的共聚焦内镜也做出来了,现在内窥镜的制造水平正在赶超世界水平。

微知医学:您觉得未来内镜技术和医疗产品会发展成什么样?

赵秋主任:很多病人不愿意接受常规内镜的诊断,因为太麻烦了。所以我觉得胶囊内镜是内镜诊断一个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对于消化内镜来讲,最重要的是消化道早癌的诊断,而消化道早癌的诊断光靠普通内镜是不行的,因为我们要确定这个病人是不是个癌,目前能做到这个的内窥镜技术就是共聚焦内镜,它能够放大将近1,倍来做活体组织检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共聚焦胶囊内镜。吞一个胶囊进去,能看到胃肠道的病变,看到哪个病变怀疑有肿瘤的时候,再把它切换到共聚焦的模式,然后做局部的病理活检。我相信这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诊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微知医学:您对未来科室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打算?

赵秋主任:医院消化内科,这几年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科室在消化内科六个亚专业中,有几个亚专业是比较有优势的。

第一个是传统的优势的亚专业——炎症性肠病,第二个就是胆胰疾病。年,我们做了例胆胰疾病ERCP,ERCP整体数量已经连续6年湖北省第一。

当然,我们也有些专业不是那么有优势,比如说消化道早癌,我们现在重点打造消化道早癌团队;另外,医院消化内科在内科肝病方面也是比较欠缺的,者也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方向。我们希望每一个亚专业都能够有好的发展,这样科室就比较平衡。

我们消化内科创造了国内帮扶的新模式,就是托管县级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中心。医院的过程中,帮助别人提高,别人也会把一些疑医院来,这样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成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