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含义和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每天我们拿起手机看新闻,总会浏览新闻,那我们肯定看到过一些人胖到下不来床的新闻吧,似乎还有日益见长的趋势,那为什么她们会变得那么胖,胖到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肥胖症。
肥胖症是最常见的过营养性疾病,是指人体脂肪过度储存,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居民,尤其是儿童的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一般来说,超过正常体重的20%即为肥胖。根据WHO亚太地区标准体重指数(BMl)来计算肥胖程度,即BMI=体重(kg)/身高(m2),正常BMI值为18.5~23.9。这个公式大家一定要记住,不但会在考试中出现,平时我们也可以去计算自己和家人的肥胖程度。那为什么有些人喝水都胖,有些人天天大鱼大肉也不见得变胖呢,下面来说说肥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质基础;活动过少、体育锻炼不足、产后休养等导致热量消耗不足也是肥胖的原因。环境、遗传以及精神因素等在肥胖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肥胖可分为单纯性、继发性及遗传性三种,单纯性肥胖属于非病理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有明确病因的肥胖,如继发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遗传性肥胖主要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肥胖,罕见,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参与体内能量平衡调节的因素很多,有瘦素、胰岛素、胃促生长激素、脂连素、神经多肽Y(NPY)、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等。瘦素、胰岛素和胃促生长激素及其受体通过体内能量平衡的正负反馈作用来调节体重,由三个部分构成,即:①传入系统:由脂肪组织产生的瘦素,胰腺产生的胰岛素和胃产生的胃促生长激素作为体液信号入血并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下丘脑的能量平衡中枢;②受体结合:瘦素、胰岛素或胃促生长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兴奋位于下丘脑的神经细胞,整合传入信号并发出次级调节信号;③效应系统;执行下丘脑的指令,抑制或刺激食欲,增加或减少能量消耗。
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更严重的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肥胖者预期寿命远远短于正常体重者。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有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脑血管病、脂肪肝、骨关节炎、胆结石、血脂异常等。肥胖者手术后切口愈合慢,并发症较多,手术死亡率约为正常体重者的两倍。
肥胖的治疗十分困难,尤其是肥胖儿童。限制热量摄入和适量增加运动仍然是当前有效的减肥方法,如采用低脂饮食、减少饮食量、增加运动项目和时间、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对于减肥药物的使用要十分慎重,要考虑药物副作用,利尿药物只能减少体内的水分而不会减少脂肪;对于极度肥胖者可行胃肠旁路手术治疗。
增强能量代谢对控制体重的帮助非常大: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以及环境温度等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氧量显著增加。因为肌肉需要补给的能量来自营养物质的氧化,这就必然导致机体耗氧量的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同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可达安静时的lO~2O倍。肌肉活动的强度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机体的产热量来表示,也就是说,可以把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估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
(二)精神活动
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5%,但在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的约15%分配给脑循环。这说明脑组织的代谢水平是很高的。据测定,在安静状态下,每g脑组织的耗氧量为3.5ml/min(氧化的葡萄糖量为4.5mg/nin),此值将近安静肌肉组织耗氧量的20倍。据测定,在睡眠时和在活跃的精神活动情况下,脑中葡萄糖的代谢率却几乎没有差异。可见,在精神活动时,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代谢率即使有所增加,其程度也是可以忽略的。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也并不大,产热量增加一般不超过4%。但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因此,在测定基础代谢率时,受试者必须屏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可见这种额外的能量消耗是由进食所引起的。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尽管有关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清楚,但总不外乎是消化系统在处理食物时做功的能量消耗。
(四)环境温度
人(裸体或只着薄衣)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情况下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代谢率即开始增加;在10℃以下时,则显著增加。环境温度低时,代谢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寒战以及肌肉紧张度的增强。在20~30℃时,代谢率较为稳定,主要是因为肌肉保持松弛。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代谢率又会逐渐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体内化学过程的反应速度加快,还有发汗功能旺盛以及呼吸、循环功能增强等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