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分为顺行性(由胆囊管开始)切除和逆行性(由胆囊底部开始)切除两种。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性差、创伤大、伤口愈合慢、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痛苦大、术后恢复不良的问题。自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发展以来,此术式迅速为外科医师及病患所接受。治疗原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以一种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再注入二氧化碳约2-5公升,达到一定压力后再在腹部开4个0.5-1.5cm的小洞,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然后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如果胆囊体积过大,可将胆囊移至腹壁穿刺口,切开胆囊,吸引器吸出胆汁,或夹出结石,胆囊塌陷后即能将其取出体外。然后于腹腔镜操作下,很仔细小心地取下胆囊。手术需时约30分至1.5小时,简单而安全。治疗优势1、创口小:腹部微小切口,0.5cm至1cm,有"钥匙孔"之称2、疼痛轻:患者疼痛感小,基本不留疤痕,手术采取静脉麻醉,患者在睡眠的状态下完成手术。3、恢复快:大大减少了对脏器的损伤和对脏器功能的干扰,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4、住院时间短: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8小时可下床,12-24小时肛门排气即可进食,3-5天出院,一周后基本恢复,费用相对降低。5、出血少:术中几乎不出血。微创手术视野比较清楚,血管处理会更精细,加上采用超声刀等先进止血器械,有助于减少出血量。适应症和禁忌症适用症1.有症状的胆囊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早期等。2.无症状但有合并症的胆囊疾病:伴有糖尿病、心肺功能障碍疾病稳定期、3.容易引起胆囊癌变的胆囊疾病:年龄大于60岁的胆囊结石、巨大结石(直径2cm)、陶瓷胆囊、单发直径1cm的胆囊息肉、增长迅速的胆囊息肉、基底较宽的息肉、胆囊颈部息肉等。禁忌症绝对禁忌症1.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无法耐受麻醉、气腹和手术者。2.伴凝血功能障碍者。3.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囊炎,如:胆囊坏疽、穿孔。4.伴急性重症胆管炎或急性胆石性胰腺炎者。5.胆囊癌或胆囊隆起样病变疑为胆囊癌者。6.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体积4.5cm×1.5cm,壁厚0.5cm(B超测量)。7.严重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者。8.中、后期妊娠者。9.伴有腹腔感染、腹膜炎者。10.伴膈疝者。相对禁忌证1.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2.慢性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3.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4.Mirizzi综合征、胆囊颈部结石嵌顿。5.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6.腹外疝。7.病态肥胖。手术处理胆总管损伤遵照以下几点原则,损伤是可以避免的。解剖胆囊三角的关键是明确胆囊和胆管的连接。在胆囊管和胆囊床之间分离出清晰的手术视野,明确胆管结构后再使用钛夹。解剖困难时立即转为开腹手术。损伤胆总管时,即时处理是最容易的。避免胆管端吻合术。如果不能实施肝空肠造口术,行胆汁引流。如果术中未发现胆管损伤,术后紧接着出现败血症症状,则应该立即引流胆汁并控制败血症,制定随后的治疗方案,而不是马上行胆道重建术。肝动脉损伤胆囊血管的变异是很常见的。肝右动脉也是如此。胆囊血管要一直分离到胆囊前壁,然后再使用钛夹。如果肝动脉伤,必须马上转到开腹手术。穿刺损伤内脏第一次穿刺制造气腹时为盲穿,要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穿好以后植入腹腔镜,就可以检查其他穿刺区域,在直视下做其他穿刺,避免损伤。脏器电灼伤必须在直视下完成电凝,防止电灼伤。一旦灼伤胃肠壁,可能引起术后胃肠穿孔,必要时应在灼伤处行浆肌层缝合。胆囊破裂和胆石散落找到所有的结石,连同胆囊一起放入取物袋取出,同时冲洗上腹腔,必要时置腹腔引流。术后胆漏术后胆漏需要在B超或CT引导下或者是腹腔镜下行胆汁引流。胆汁充分引流后,小的漏能自动愈合。如果引流出来的胆汁量很多,表明这有可能是较严重的损伤。ERCP术有助于明确损伤的部位,早期可行T管引流,后期可以在内镜下放支架,降低Oddi括约肌的阻力,建立旁道(bypass),加速漏的愈合。术后阻塞性黄疸多由于胆管被钛夹夹闭或引起狭窄所致。早期应解除狭窄和梗阻,行T管引流,后期可行胆肠内引流术。邻近器官损伤术中分离胆囊时应将胆囊提起,十二指肠、远离胃、结肠等脏器电凝,一般可以避免损伤。一旦损伤,应及时修补,必要时开腹修补。术后发现者根据情况引流或手术修补。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后因麻醉药作用可能会有短暂的呕吐或恶心,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手术后8小时,若无呕吐现象可先喝30-50毫升水。[4]手术后12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若医护人员未告知有特殊限制,隔日即可进食流汁食物,如米汤、稀粥等,但忌全脂牛奶。手术伤口疼痛情形多半不严重,如无法解除疼痛,可告诉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止痛药。伤口通常4~5日即可拆线,如有异常出血渗液,请告知医务人员。

赞赏

长按